他是公安部原党委书记1977年接受隔离审查中央:开除党籍军籍
时间: 2025-02-25 21:16:16 |   作者: 新闻资讯

  1973年,主持公安部全面工作的开国少将李震被发现陈尸于公安部机关后院的热力管道中。结合特殊的历史背景,李震的死充满了扑朔迷离的阴谋气息。时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相当于党委书记)的施义之受周总理指派,代行李震职务,并主持李震案的调查。施义之办案经验比较丰富,迅速展开侦破。根据种种证据显示,李震似乎是死于谋杀,嫌疑人隐隐指向公安部另外两位副部长于桑和刘复之,于、刘两人也因此接受了长时间的问讯。不过,李震案最终被定性为自杀,而受案件牵连,施义之最终于1977年被隔离审查,并在1985年被中央开除党籍和军籍。施义之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917年,施义之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家境的贫穷,让施义之的童年遭受了诸多磨难。为了照顾家里,施义之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地主做零工,帮着父母下地干活当时的施义之,最渴望的就应该改变自己的命运。1938年,他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新四军,在部队里开始接触革命思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施义之对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充满了向往,逐渐成长为信念坚定的革命者。参军的同一年,他加入了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施义之勇敢地参与了敌后游击斗争,先后担任过排长、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务。施义之是皖南事变的亲身经历者,只不过,他所在的部队躲过一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施义之后续又参加了部队重新建制的工作。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施义之先后在华中野战军和三野部队担任过团政委和师副政委,参加了孟良崮、淮海和都江战役。上海解放后,施义之还跟随21军参加了突破舟山群岛海上封锁线的战斗。开国大典前夕,施义之指挥部队解放了浙江仙居地区。建国后,施义之长期在部队工作,担任过21军政治部主任和政委等工作。五十年代,施义之指挥21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战后长期驻扎朝鲜。1955年,施义之获得大校军衔,之所以和将级军衔失之交臂,大抵还是资历上略微欠缺了一些。施义之为人,耿直憨厚,不懂了什么圆滑,经历了战争年代的生生死死,依然对革命事业保有高度的忠诚。

  进入特殊历史时期之后,公安部的形势一度趋于严峻,原有的领导体系被破坏,为了填补岗位空白,部队推荐了一批干部充实到公安系统里,施义之就是这里面之一。施义之本人对于从军人到公安的转变并无思想准备,在军区首长的思想动员下,他还是选了服从组织分配。到任公安部之后,施义之参与了思想整顿和恢复内部秩序的工作。1970年,施义之迎来了新的上级,接替原部长谢富治的李震。在动荡的年代里,公安部属于重灾区,前有奇葩目标,后又在九一三后受到一定的影响,状况频出。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居然出现了李震离奇身亡的事件。中央高层对李震的命案感到震惊,大家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由周总理亲自点将,安排施义之主持侦破工作。

  施义之的经验和能力,是足以担当这一重任的。他一出手,就展现了高超的手段和效率,前前后后发动了公安系统内部差不多一千人揭批嫌疑人的可疑线索。在表面证据成立的情况下,于、刘两人被控制起来。施义之自认为,在李震案调查的过程中,自己是客观公正的,同时也是对历史负责任的。然而,事情的发展,最终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1977年,施义之被通知停职和接受审查,对他的指控,包括了诬陷、迫害国家领导人等罪名。1983年,公安部迎来了新的部长刘复之。两年后,中央书记处做出了开除施义之党籍的决定,他的军籍也没有被保留下来。

  #优质作者榜#晚年的施义之,每个月有150元生活费,日常来往的对象,多是战争时期的老战友和老部下。虽然他对自身被双开的遭遇始终没有停止申诉,但是他并没有等来想要的结果。1995年,施义之在北京病逝,葬礼由胡炜等老战友帮助协办。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粤ICP备05051730号-1 Copyright 2019 © MOLILOCK.(Guangzhou)Co. Ltd